许昌市深入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2020-08-12 18:04 来源: 许昌日报

  8月10日,许昌市东望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来到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西湖社区,义务打扫庭院,清洁健身器材。据悉,该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经常深入社区打扫卫生,照顾孤寡老人,表演文艺节目,以实际行动发扬志愿者精神。许昌日报记者 史晶 摄

  8月8日,早晨7时30分,在莲城市区的很多路口,一道道红色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身穿红马夹、头戴红帽子,手拿“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的指挥旗,当发现车辆在路口略有滞留,他们马上行动疏导交通;当看到有老人站在马路边等待,他们毫不犹豫伸出援手。佩戴在胸前的党徽,在忙碌的身影中闪闪发光。

  同样是在早晨8时30分,在莲城的一个个无主管小区,一群“红马甲”将前一晚被大雨打落的树叶打扫干净,同时积极向过往居民宣传创文知识。高扬在队伍前方的队旗,在火热的为民服务中愈加鲜艳。

  这两个场景,是许昌每个早晨最平常的风景,也是最美的风景。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特殊时期,这群冲锋在前的“红马甲”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党员志愿者。

  创文大行动,党员做先锋。连日来,在扶弱助残、扶贫帮困的现场,在传播文明、推进创建的前线,全市广大党员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自己一次次志愿行动践行着文明的诺言,引领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不仅成为莲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鲜艳旗帜。

  添亮色 示范引领讲奉献

  “以前总觉得法律是‘高大上’的东西,听了讲座后才发现,原来《民法典》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以后遇到问题,我会积极地利用法律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7月15日,在魏都区游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听完由市委办送来的《民法典》专题讲座,居民王玉凤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党员进社区,共创文明城,这曲党群携手共创文明的华美乐章,在许昌已愈发嘹亮。近年来,党员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今年7月份开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制度,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先锋引领·文明许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工作干的虽是小事,但也是群众的大事,作为一名党员,心里就要始终装着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办实事。”谈及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魏都区大同社区党支部书记宋改清告诉记者,依托大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建单位不仅从人才、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为社区发展提供帮助,而且带动了更多辖区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该社区蔚然成风。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据了解,在如火如荼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全市广大党员以党支部为单位,利用主题党日、节假日及双休日等时间,深入社区亮明身份,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民情家访、环境治理和专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着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中,全市广大党员志愿者采取“定人、定时、定岗”的“三定模式”,在全市52个主要交通路口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宣传交通法规、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让“为民、务实、清廉”精神在红绿灯下闪耀生辉。

  党员示范,文明满园。截至目前,市直单位中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90余支,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96个,不仅实现了党员志愿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而且示范带动效应“一浪接一浪”,呈现出党员带动群众、党员服务队带动社会组织、党组织带动区域广泛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

  显本色 排忧解难暖民心

  “人老了,不缺吃不缺穿,就是想有人陪我说说话。现在好了,有这么多志愿者帮我,我特别幸福知足。”8月7日,家住市区七一社区行署家属院的张桂梅老人高兴地说。

  原来,张桂梅是个空巢老人,平时一个人在家十分寂寞。在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市红十字会社区服务队知道她的情况后,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去老人家中看望慰问成了每周必做的“功课”。就这样,昔日冷清的家,又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据了解,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我市以社区空巢老人、困难家庭子女、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对象,真切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分类统计,结对帮扶,把化解民忧作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创新和具体实践。

  依托“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制度,全市在职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深入社区亮身份、领岗位、作承诺、办实事,实现辖区党员社区大集结。目前,全市已有3.3万名党员到社区登记报到。

  在广大党员深深扎根基层的生动实践中,针对群众反映的需求和问题,市直机关结合部门职能,广大党员结合职业特点和自身特长,发扬奉献精神,深入社区带头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探索出“党建+志愿服务”的“331”工作机制,即3个互动(与社区支部互动、与社区党员互动、与社区群众互动)、3个知道(知道社区想什么、知道群众有什么困难、知道社区和群众需要什么)、1个到位(解决实际困难的工作要到位)。

  市中级人民法院到社区推广介绍“移动微法院”,发放法律宣传册、未成年人防侵害漫画普法书,为群众答疑解惑,消除法律盲区。

  ……

  “一个党员富有责任感,就能温暖一片群众;一个党组织充满战斗力,就有社区邻里的温馨和谐。”市文明办志愿服务中心主任李晓钟表示,从最初的义务活动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从结对帮扶到党员进社区,从集体活动到个人认领项目,我市的党员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针对性、实效性、普及性也变得越来越强。仅7月份以来,全市各级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共开展志愿服务2337次,帮助居民实现“微心愿”826个,受益群众超过26000人次。

  如今,党员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联系点,开展为民志愿服务已成常态。党员通过志愿服务,准确掌握社区弱势群体分布,常年关爱空巢老人、扶助困难户、开展义务劳动,在一次次爱心传递中锤炼着党性,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日前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0)》中,许昌的城市宜居度居全省首位。

  增底色 志愿精神满莲城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路上,志愿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许昌,有了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使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汉魏大地蔚然成风,志愿服务呈现出“党员干部走在前,人民群众齐参与”的良好态势。

  “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主动服务群众是我应当做的,但是真没想到,我却被市民先暖到了。”市税务局工作人员赵启迪谈及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次经历,至今还心存感动。

  原来,他不久前被安排在市区八一路与劳动路交叉口执勤,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当日天气炎热,看到赵启迪大汗淋漓地忙前忙后,一位热心市民给他送来了一瓶水。“这个微小的举动,却让我感受到普通市民对志愿者的认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你说,这样的一座城市怎能不充满爱的魅力?”赵启迪深有感触地说。

  甘于奉献的党员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携手并进,这幅美好画卷彰显的也正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丰硕成果。为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团队,近年来,市文明办指导社会各界有层次、分类别地发展志愿者队伍:动员各文明单位组建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动员科技、教育、卫健等部门发展专业性志愿服务队伍,组织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医疗等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区在职党员、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志愿服务示范社区,将志愿服务精神延伸至基层。同时,市文明办与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多次联合,打出了一套志愿服务“组合拳”。

  一次志愿服务就是一次爱的奉献。在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下,我市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志愿者用爱汇聚成一缕缕阳光,照耀着许昌这座好人之城。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55.6万名志愿者,成立了4809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30837次,向社会奉献了1468.5万个爱心小时。随着遍地开花的志愿服务活动,浓郁的“志愿红”凝聚起温暖人心的力量,擦亮了城市的文明底色。

  志愿服务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一名党员志愿者就是一面旗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少林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深入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传播志愿文化,让志愿服务常抓常新,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内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培育‘我志愿、我快乐’的志愿文化氛围。”(记者 许廷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