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文明风尚溢满城 焦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采访札记

2020-11-25 15:16 来源: 焦作日报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明如光,启人心智。

  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在于经济发展速度,更在于体现民生热度和百姓幸福指数的“温度”。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市以建设“道德高地”、打造“好人之城”为载体,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扎实开展“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三大提升行动,坚持“外在塑形”“内在铸魂”,使城市充满道德滋润、向善力量和文明之风。

  润物无声 培育崇德向善时代风尚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崇德向善好风尚是城市文明的核心。

  近年来,我市以文明理念为引领,用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格,坚持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提炼培育城市精神,打造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精神,叫响了“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干事创业精神,城市充满道德滋润、向善力量和文明风尚。

  构筑“道德高地”,打造“好人之城”。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的普通矿工谢延信,三十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亡妻家人,信守承诺,演绎人间大爱;“爱心天使”任抗战,20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义务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身有残疾却坚持奉献社会的“爱心港湾”志愿者服务队,用实际行动,彰显人间大爱;维和英雄申亮亮,在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为保护战友安全,付出年轻的生命;最美导游韩滨,在带团遭遇车祸、生命垂危之际,指挥游客安全脱离险境,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市涌现出一大批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如直接用手帮新冠肺炎患者掏粪石的“最美医生”赵童;“疫情不灭、交警不退”的“中国好人”李学岭;忍悲战“疫”、尽显家国情怀的马雪娥……

  这些榜样的力量,正如河水中的点点涟漪,层层荡漾开来;又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照耀着怀川儿女文明前行。

  倡导诚信守法,打造“诚信之城”。以“诚信让焦作更出彩”为主题,开展诚信守法“六进”活动,实施行业领域诚信建设示范工程,建成“信用焦作”网络平台,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基本健全。马村区人民医院医生赵飞琴开出0.19元良心药方,全国多家媒体给予报道。“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培育文明风尚,打造“文明之城”。

  开展“文明公约”“文明十条”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大力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全面普及规范文明礼仪。深入开展“三关爱”“六个一”等志愿服务,全市近万名志愿者包路段进社区,“小红帽”“红马甲”已经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明日的希望,让他们文明成长,是城市文明继承和延续的需要。

  一直以来,市文明办勇挑重担,主动牵头,联合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文广旅局等各部门以未成年人为核心积极开展系列关爱活动,让阳光、道德的种子在孩子心灵深处生根。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九个想一想”为主要内容创作的歌曲《每天都可以想一想》,获评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并在全市中小学校传唱践行,成为焦作市中小学校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亮点和品牌。

  凡人善举 文明市民成就文明城市

  居芝兰之室,久而自芳。

  近年来,我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凡人善举层出不穷。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美,更在于内在美。当凡人善举随处可见,给他人带来帮助和温暖的同时,真、善、美的文明之花就会在这座城市深深扎根。焦作,正是这样一座温暖而文明的城市。

  走在街头,处处有鲜活的文明事例发生。

  镜头一:一名七旬老太太,外出迷路一整天,最终无助地坐在了一个小区的路边,家住我市凤凰小区的居民宋仁志和武素梅主动照顾,送上食物,帮忙报警……两人一系列贴心操作,最终让老人安全回家。

  镜头二:丰收路市太极体育中心5号门附近的人行道上,整齐摆放着一排共享单车,但最西头的两辆共享单车翻倒在地。附近的监控视频显示,三名女孩由东向西来到这排共享单车附近,她们将倒在地上的共享单车扶起、摆好,然后离开。短短的十几秒钟,却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文明暖意。

  镜头三:焦东路市第十二中学门前不远处的一条斑马线旁,一名老人驾驶一辆红色三轮车发生事故导致三轮车侧翻,而车上装的纸箱、饮料瓶等废品散落在了路上。一些路过的行人主动停下脚步,有的帮忙扶起车辆,有的捡拾散落的物品,几分钟后,大家忙完后默默离开。

  ……

  这些镜头是我市凡人善举的“沧海一粟”。他们很平凡,但有打动人心的闪光点;他们很普通,但用行动展示着城市的文明。

  斑马线前的抢行,是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顽疾”。在我市,一位老人在斑马线上深深鞠躬向司机致谢的视频打动了全国网友,央视新闻专题介绍焦作礼让斑马线的良好成效,连续报道温暖了全国观众的心。

  “斑马线,城市道路的‘生命线’,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素养的刻度线。越来越多的车主自觉文明礼让,传递文明与温暖,焦作越来越美好!”市民李双感慨道。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正从一条生硬法规,逐渐转换为我市广大市民的日常习惯。

  “十字路口过马路注意安全。”在早晚交通高峰期,志愿者们现身市区多个路口,协助交警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在马路边、社区内、楼栋里,还有许多志愿者忙着清扫垃圾、清理小广告等。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多年来,我市志愿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清除一张小广告,捡一个烟头,让一次座位……这些看似很小的举动,每天都在大街小巷上演,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这座城一点点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焦作人的新风尚。全市近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里乡间,传递着善的能量,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

  共建共享 创建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只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

  “请将车辆停放到停车位。”山阳区太行街道经贸委家属院居民陈女士每天都会和几个邻居在小区里转上几圈,发现有不文明的行为都会及时制止。她说:“我们的楼院经过改造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在这里很舒心。我一定把好环境维持下去,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因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的创建理念,我市的文明创建得到了最广泛的市民支持。

  创建过程中,我市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参加志愿服务、向市民宣传创建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主动性,有力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各街道和市直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不辞劳苦下基层、进社区、上楼入户,促进了一件件“民生微实事”落实。

  以党群合力为推手,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解放区的“三三四”协商治理模式、山阳区的“党群360工作法”、中站区的“党建+四位一体工作法”、马村区的“弯弯腰、伸伸手,我与文明齐步走”活动、示范区的“脚板+手指”工作法等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开花。

  组织“六比四评”活动。“六比”即楼院比、背街小巷比、城中村比、社区比、沿街门店比、窗口单位比。“四评”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文明城市监督员评,报社市民观察团评,市督导组评,评出好的创建点位颁发红旗、差的发蓝旗,充分调动了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

  整治老旧楼院。山阳区艺新街道工字路社区水泥厂小区创建于2005年,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今年2月份以来,依托山阳区“党群360工作法”,艺新街道开始对小区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后,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交口称赞。

  这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卓有成效的生动缩影。我市2019年、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859个,惠及9万余户居民,计划总投资15.08亿元,通过持续开展“支部联支部、党员进社区”、市直单位帮扶老旧楼院等活动,许多老旧小区、楼院实现美丽蝶变,百姓的居住幸福指数节节高。

  除了小区的变化外,城区的巨大变化同样让群众印象深刻。在焦作城区的大街小巷,路灯亮了,道路平了,沟渠通了,环境美了,人民群众对“文明创建为人民”的意义有了更多理解,主动支持参与创建工作。

  如今,徜徉在我市的街头巷尾,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干净整洁的街道、秩序井然的交通、文明礼让的车辆、和谐友爱的居民、贴心服务的志愿者……这一处处美好和谐的景象,彰显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印证着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诠释着文明的内涵,也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度。这股精神动力必将汇聚成磅礴伟力,成为奋力开创焦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推器。(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 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