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一滴颜料 非遗传承人用高粱秆“画”出南湖红船
2021-07-02 13:44 来源: 河南商报
闫玉虎用高粱秆“画”的南湖红船
除了“红船”,闫玉虎还创作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公鸡,扫码欣赏吧
平日里弃之无用的高粱秆,被一位非遗传承人巧手一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80后非遗传承人闫玉虎,不仅用高粱秆做出了十二生肖等多种民俗产品,还还原了一艘有名的“红船”。
历时三个多月“画”出的红船
闫玉虎的这幅代表作——《红船引领再出发》,被评为河南省民间艺术大赛的一等奖,也是所有获奖作品中唯一的高粱秆画类别。
《红船引领再出发》长3米、宽1米,它是仿照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红船所创作的。
“2017年,我萌生出用高粱秆‘画’南湖红船的想法。”闫玉虎回忆,“这艘红船体现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也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的一颗赤诚之心,我觉得很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想着容易,可做起来难。首先面临的难关是闫玉虎并没有亲眼看到过这艘船,他只能全网搜索红船的照片,360度地观察红船结构。“光前前后后搜图、制图,就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闫玉虎说。
红船画的制作,并不亚于绘制一份机械图。闫玉虎要把红船的结构摊开来,一点一点地绘制。船上的零件多,他就细细地抠每一处的细节,就是为了还原最真实的红船。到了拼贴的重要环节,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身旁是一堆又一堆的高粱秆。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这幅画中,没有使用一滴颜料,红船上的色差是高粱秆不同时期呈现出的颜色。
就这样,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闫玉虎终于完成了这个倾注了巨大心血的作品。
在他手中,古老的高粱秆画焕发新生
闫玉虎并不善言辞,但只要认准了一件事,就会竭尽所能将其呈现出来。
就像高粱秆画,在民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闫玉虎作为秫秸画第七代传承人,也秉承着祖辈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将这样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时代在进步,我希望高粱秆画能在我手中焕发新生,与新时代碰撞出更强的生命力。”闫玉虎说,为此他注册了快手App,发布高粱秆画。和快手上很多民间艺人一样,他希望高粱秆画能被短视频这种新媒介盘活,让更多的年轻人看见。
“可以说,闫玉虎让这个古老的手工艺在新时代释放出新的活力。”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赵利涛说,“也希望有更多的‘闫玉虎’出现,丰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并把这类文化的精神传承下去!”(记者张逸菲 实习生史光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