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康|“幸福靠自己去创造” 千年古村的新生活
2021-07-07 10:44 来源: 河南日报
新郑市轩辕湖湿地公园生态绿道绿意盎然,市民在公园里休闲娱乐。本报记者聂冬晗摄
“多像一幅画,住在这村里可真得劲!”家住新郑市城区的刘先生,周末时常开车携妻带子到观音寺镇唐户、潩水寨这两个古村落游玩。唐户村与潩水寨村相距三四里,唐户村南、潩水寨村北便是著名的唐户遗址,两村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连,结为“兄弟村”,携手共发展。
盛夏时节,顺着干净整洁的乡间公路,走进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古村落,老百姓一张张绽放的笑脸组合出小康生活的最美风景。
“看,是不是很浪漫?”
到唐户村,尚未入村,精美古朴的牌坊已映入眼帘,“唐户人文形胜”6个大字格外醒目。从村西口进入,过南水北调干渠,在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态廊道掩映下,唐户别有一番韵味。
一片仿古建筑从北往南串起党群服务中心、姓氏广场、唐户历史文化展示馆、唐户遗址文华苑等处。夏日午后,村民们坐在公园游廊内乘凉,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这都是近两年建成的,眼下村里的明清商业街、莲花客栈、康养民宿项目正在推进建设,让新‘夜’态也点亮乡村。”50岁出头的唐户村党支部书记唐永贵说。
“最美庭院”示范户贾君玲家,门口的凌霄花开得正艳,步入庭院,惊喜连连——她与爱人精心设计的庭院,盆栽清雅、花木繁盛,楼顶也是绿意盎然,贾君玲还特意把庭院命名“梦缘花园”、把楼顶的亭子命名“梦缘亭”。
“看,是不是感觉很浪漫?”贾君玲的话里透着“得意”,“现在村里‘最美庭院’有几十户,每家是个小花园,整个村就成了大花园,不知名的鸟儿都飞来了。”
一处美连成一片美,庭院美串起乡村美。在唐户,游园已建成4处,荒沟变成了水系游园,污水沟经过治理种上了莲藕养了鱼,原本的“苍凉荒地”变身“荷塘月色”。
“文化是唐户的灵魂,绿色是唐户的底色,古老的唐户就是要饱含诗意又充满乡愁。”唐永贵动情地说。
“幸福靠自己去创造”
唐户村南,唐群生、刘瑞霞夫妇承包了十来亩地,经营采摘园8年有余。
时下,采摘园里的葡萄、蟠桃、猕猴桃缀满枝头;果树下,鸡鸭鹅成群,“林下经济”规模可观。
“这可都是俺的‘摇钱树’,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创造。”刘瑞霞笑着说,“每年人不用出园,光城里人来游玩、采摘以及通过电商都卖得精光,一年下来,挣个小十万块钱手拿把攥。”
“唐户土地肥沃,村东南着力发展油菜、菊花等观光农业,栽植了万株柿树,还有蜜橘、猕猴桃、火龙果等农家果园,打造研学采摘体验基地。”唐永贵已谋划好村里不同区域的新图景。
唐户以前三面环水,现在又有南水北调干渠,形成四面环水之势。“你看,俺村像不像一个岛村,美不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刘瑞霞对自己的生意更是充满信心。
“村民爱上文艺范儿”
而与唐户隔河而望的潩水寨,是个古堡式的千年古寨。四面环水,四周复古的寨门、寨楼高高耸立,村内亭台楼阁古色古香。
在潩水寨西街中段有一个四合院建制的村史馆和红色纪念馆,里面“藏”着村子的苦难与辉煌。潩水河畔还有一座雅致的四合院,如今成了一座美术馆,当地村民经常来到这里,或坐在一起拉家常,或走进美术馆,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
“这是河南第一座乡村美术馆,馆长刘稚是革命烈士刘汝骧的后人。每个月6号,十里八村的艺术爱好者会如约来这里参加笔会,几间展室挂满了各种题材的书画作品。”潩水寨村党支部书记林昀说,“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也慢慢有了文艺范儿。”
村民李小敏除了爱跳广场舞、唱红歌,也时不时来美术馆转转。她和丈夫赵晓东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不光种地,还搭上互联网“快车”,全国收鸭蛋再贩卖给加工厂,一年下来挣十几万元不成问题。
“现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整个村路畅、灯明、景美,俺农民也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来越红火了。”李小敏乐呵呵地说。
什么是小康?古村落的蝶变便是印证。
什么是幸福?老百姓的笑容最能代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铺展开来。(记者王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