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中原“志愿红”——全省抗洪救援志愿服务综述
2021-07-27 11:25 来源: 河南日报
连日来,浙江省海宁市潮乡应急救援队在卫辉市白沙镇全力救援受困群众、转运物资。沈寺杰摄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连日来,我省多地的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挺身而出,到救灾一线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来自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等地的专业水上救援队,奋不顾身解救被困群众;一批批省内外志愿者筹集水、食品、消毒液等物资赶往灾区,为群众送去生活必需品;许许多多志愿者力所能及地参加到防汛救灾中……
那抹处处闪耀、默默奉献的“志愿红”,成为照进受灾群众心里的光,映出最温暖、最动人的风景。
闻“汛”而动,吹响迎战风雨“集结号”
7月24日晚9时30分,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的电话又响了。这种“几十秒打进来一个”的节奏,已经持续了5天。
“我的电话作为郑州市水上救援服务热线公布在网上,这几天打进来的电话有几千个。”一连几天每天只睡4个小时,牛振西声音沙哑、略显疲惫,“救人是大事儿,睡觉也不敢关机。”
“河南烩面,热干面来了”“胡辣汤挺住,小笼包来了”“嵩山挺住,泰山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志愿红”不断向河南汇聚。
7月21日上午,武汉长江救援队11名队员自带2辆车、2艘冲锋舟驰援郑州。64岁的王兆汉说,当天早上群里通知说征集志愿者支援郑州,他立马报名,“面对大灾,我们去帮忙义不容辞”。
看着手机里一条条关于郑州的消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家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里,宿迁人赵兴旺坐立不安。“去郑州,去送菜!”一个念头从赵兴旺脑子里蹦出。联系车辆、备菜……7月22日,赵兴旺拉上4000公斤蔬菜就往郑州赶。“不能给郑州人民添麻烦!”次日凌晨1时,卸完菜的赵兴旺拒绝大家的挽留,连夜返程了。
“作为亲历汶川特大地震的我们,对河南人民面对的灾害感同身受,能为抢险救灾尽绵薄之力,再苦再累都值得。”四川省广元市2000余名志愿者陆续奔赴河南参与救灾,利州区新联会副会长侯玉林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几天,在各地文明办、志愿者联合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收集各类需求信息、供应信息,通过应急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统一调度,由供需双方点对点对接,大大提高救援效率,增强了信誉度。省、市、县文明办互动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同发力,文明实践志愿者迅速行动,形成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救援体系。
在高速路上,最温暖的是贴着“向河南灾区捐赠”红色条幅奔向河南各灾区的运输车辆,从食品、矿泉水到生活用品再到救生衣、消毒液……来自民间志愿服务团队的诚挚爱心快速汇聚。
勠力同心,筑起保卫家园“防护堤”
7月23日晚11时多,天津蓝天救援队队员王金波和队友们正在就餐,卫辉市一名男子匆匆跑来请求转移即将临产的妻子到医院,王金波立即放下碗筷,艰难行驶数公里把孕妇安全送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现在,天津蓝天救援队队长刘小桐和他的21名队友已经在卫辉奋战了5天,队员们的脚每天都被洪水泡得发白,忙完一天的救援,好多人来不及脱衣服就倒在床上睡着了……可每当救援电话再次响起,大家又会坐上快艇向被困群众奔去。“现在不分什么河南人、天津人,咱们都是中国人!只要多救一名受困群众,比啥都强!”
7月24日下午,郑州荥阳。通往环翠峪的山路早已被大水冲垮。得知山中还有不少村民被困,数百名志愿者自发组织,用塑料布包好食物和饮用水,徒步为受困群众运送物资。
“我们的队伍里还有4名专业的女队员,她们跟男队员一样,抱小孩儿、搀老人,从来没有叫苦叫累。”江苏省无锡市志愿者总会救援队队长余雷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河南的父老乡亲,“十分团结,十分有大爱!只要遇到救援,被困群众总会让老人、孩子和女士先撤离,许多市民还自发给我们救援队送吃送喝。”
“来来来,包子还是热的,快给救援队送去!”包子刚一出炉,来自濮阳市宋丽萍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就开始忙着分装打包。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爱心志愿者团队,在郑州遭受暴雨袭击的第二天便带着面粉、蔬菜来到郑州,无偿为救援队员蒸包子。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一场暴雨让我们看到的是险情面前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善良遇见善良,用坚强连接坚强,这样的正能量给困难中的人们最感动、最温馨的激励。
众志成城,凝聚防汛抗洪“向心力”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7月24日的新乡,卫河河堤面临决口,情况危急!当天下午,一则召集志愿者前往荣校东路和新中大道筑坝的消息,在新乡市民的朋友圈里传开。大批市民自发集合,从几十人到上千人,集结时间不过短短半小时。
志愿者们沿荣校东路一字排开,搬运物资、填充沙袋,接力运送沙袋……“新乡加油!”的呐喊声不时在现场响起。
风雨面前大家一起扛!面对灾难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用点滴微光,凝聚起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磅礴力量。
“卫辉的同胞已经被困好几天了,咱没有大能力,有小能力,需要咱们扁担王村每家每户支锅和面炕油馍!”在卫辉市扁担王村,村干部通过“大喇叭”向村民喊话。不多时,家家户户的油馍便在村委会“集结”,发往卫辉受灾群众的手中。
像这样的感动不胜枚举:在郑州一个志愿者报名点,一位工作人员哽咽着说,“太多人来报名了,谢谢大家的挺身而出”。在安阳,一辆拉着20多名小学生的校车在放学途中深陷激流,周围几十名群众自发跳进没过大腿的水流中,齐心协力将孩子们送达安全地带。在新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批救灾物资需要接收和搬运,一声号令,600余名热心群众赶赴现场,从晚上12点一直干到凌晨4点……
爱心汇聚,善意永存。虽然抗洪还在继续,险情依然存在,但我们相信,那抹闪耀着希望的“志愿红”会在每一个危险之处,为群众带来光明!(河南日报记者 金京艺 陈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