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邓州:“时代楷模”引领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2022-03-03 14:24 来源: 南阳文明网

  “苏班长和我的二姐有点像,隔段时间就来看看。”3月1日,邓州市湍河街道水车社区的一处平房内,幼时生病身体残疾的张强(化名)动情地告诉记者。

  张强今年46岁,他口中的苏班长名叫苏继亚,是邓州“编外雷锋团”电力营“三八”雷锋班班长。张强没有劳动能力,母亲精神上不够正常,父亲患病丧失劳动能力,靠年迈的奶奶收废品补贴家用。2014年,“三八”雷锋班开始帮扶张强一家。当时,张强的女儿张丽(化名)刚上七年级。

  “逢年过节都过来帮扶,带上牛奶、鸡蛋、挂面等生活用品,有时还给钱,情谊很深,就像一家人,心里很感动。”张强对记者说道。

  在张丽的印象中,苏阿姨每次来的时候,都劝导她好好学习,不能放弃学习的机会,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在她的心目中,苏阿姨就像妈妈一样,让她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就像一束温暖的太阳光,照亮了她的世界。现在,张丽已经中专毕业,阳光开朗的她在家附近的平面设计公司上班,可以同时照顾家里。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1960年8月,邓州市(原邓县)560名热血青年奔赴东北军营,成为雷锋的战友。从那时起,雷锋精神便鼓舞、激励着他们。回到家乡,他们抱团学雷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编外雷锋团”。2014年6月,“编外雷锋团”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目前,“编外雷锋团”有38个营、17个直属连(排、队),22000余人,辐射到南阳、许昌、郑州等地。“编外雷锋团”电力营“三八”雷锋班成立于2003年,19年来共帮扶孤寡贫困户400余户800余人,帮助贫困失学儿童30多名。

  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等地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雨袭击,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编外雷锋团”副团长曾伟、副政委孙甜、蓝天救援支队队长习成果、桑庄卫生院雷锋连连长李健等人,分别带领5个梯队100余人奔赴灾区一线,送去矿泉水、方便面、衣服、鞋子等价值3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转移、救治受困群众500余人次。

  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助残扶弱等特定场合,都可以看到“编外雷锋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编外雷锋团”的引领下,该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常态化。

  陈瑞敏的父亲陈银顺是“编外雷锋团”成员、雷锋的战友。从小耳濡目染,雷锋精神在陈瑞敏的心里扎下了根。退休后,陈瑞敏成立了瑞敏爱心协会。协会成立7年来,“布衣暖心”项目向全市弱势群体免费捐赠衣物63000多件(套),被子毛毯480多床,鞋子600多双,受捐助人员多达90000多人次。每周五下午,协会的志愿者都会在该市河街口、湍河湿地公园为环卫工人、老年人开展义务理发活动。他们还走进27个乡镇敬老院、贫困村,为老人义务理发。目前,已义务理发68000多人(次)。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雷锋战友的后代,有责任有义务弘扬雷锋精神,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陈瑞敏说。

  “参加水域搜救行动137起,机井救援29起。仅2021年,成功挽救了7个人的生命。”邓州救援队队长王旭东告诉记者,“精神传承和价值观共筑,从来依靠的都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一桩桩实实在在的善举。”

  2021年10月13日9时,邓州救援队接到镇平县消防救援大队请求增援电话:镇平县郭庄乡许桥村一名两岁男孩坠入40米深井,情况危急。王旭东带领救援队立即赶往现场。孩子卡在井下20处,接近水面,随时有下滑溺水危险。废弃机井年久失修、井壁弯曲,手灯的光在井下很微弱。孩子两岁,无法配合施救。救援队迅速制定救援方案。队员苏明会找来镜子,通过太阳光的反射照亮整个井底;队员张国雄熟练地操作着茅钩,精准地勾住孩子的衣服,解除了孩子下坠的风险;队员王坤精准的用举升器卡住孩子的帽子,队员贺乾小心翼翼的用大茅钩勾住孩子的腿弯处;队员刘方、韩满斗紧紧地拉着绳子,一刻也不敢松懈。王旭东根据角度变化,指挥队员逐步向上提升。经过近两个小时不懈努力,孩子终于顺利升井,围观的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市现有注册志愿者26万余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团体将近1200个。”邓州市宣传部部长李芳告诉记者,“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个,1人当选‘感动中国’人物,1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