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润鹤城 幸福一城人——鹤壁市文明城市创建掠影
2022-11-15 09:42 来源: 鹤壁文明网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伴随着文明的脚步,如今的鹤壁,处处是文明和谐的场景:“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越来越多,他们成为熠熠生辉的典型、群众身边的榜样;志愿者随处可见,他们用真情服务温暖着人心;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灿烂的笑容一一绽放……这里的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
近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作为着眼点,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形成文明风尚,有力传播了社会主流价值,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文明新风拂润鹤城,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以“爱”为底,筑一座好人之城
一朵鲜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一颗星星点缀不了绚烂的星空。
2000年以来,我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宣传学习活动,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身边好人先进典型,营造了风清气正、向上向善、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连续23年开展“好人”评选,持续打造“好人”品牌,全市相继产生各类先进模范人物2万余名,其中荣获全国及省级道德模范称号和提名奖7人,评选表彰市级道德模范12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8人、“河南好人榜”58人,评选表彰“鹤壁好人”1208人。
植树造林30余载,栽种树木20余万株的“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靳月英;南繁北育半个世纪,致力于“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的“中国好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程相文;年过花甲主动回乡,带领村民探索乡村振兴道路的“中国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徐光;常年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居民的“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爱民模范张慧;建立“夫妻警务室”,为民服务不打烊的“全国文明家庭”张彦光董嘉荟家庭;建立残疾人电商培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获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孙炳良……来自各行各业的“鹤壁好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在平凡的岁月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如今,“鹤壁好人”已成为鹤壁的正能量风向标,学习好人、争当好人蔚然成风,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好人之城”、善行之城的美誉越来越响亮。着力打造鹤壁市城市创建品牌,2021年2月在全省率先启用的“善作善城、富美鹤壁”主题和标识已经深入人心。
以“红”为标,创一城文明风尚
志愿服务是展现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新标志,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
在鹤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让城市角落也跟着“靓”了起来,让群众的笑容也更加灿烂。
近年来,我市实行以奖代补、以点带面,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75个,成立全省首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1376个。举办“让文明之光照亮新征程”——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全市各县区同步开展“讲文明礼仪”“学党史国史”“送文艺节目”“献暖暖爱心”“送健康科普”文明实践活动。围绕“传承雷锋精神,共建富美鹤壁”主题,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共场所请戴口罩”劝导活动,170家文明单位和社会机构的3000余名志愿者,在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对人员扎堆聊天儿等行为进行劝导。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去行政化”,通过社会购买方式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256名社会志愿者从2021年6月1日开始到城区34个主要路口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引导30余家公益组织、社工机构积极参加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关爱未成年人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汇聚暖心正能量。把握重大节假日节点,组织开展春运暖程、文明过节、邻里守望、维护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与志愿者6.6万人次,成千上万的“红马甲”志愿者成为点缀在鹤城间的耀眼红花,使得文明的种子落地生根,绽放出美丽的文明之花。
以“人”为本,造一座幸福之城,绘一城幸福底色
“暖气通上了,我这老寒腿再也不怕过冬了!”
“我们几个家属院合成了一个小区,路修得平整了,也有物业公司了,生活方便多了。”
“一出门,看病、看书、锻炼都很方便,步行15分钟都能搞定。”
…… ……
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传递出满满的幸福感。
市民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在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中,我市始终立足群众需求,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民需民盼作为风向标,变“群众套餐”为“群众点餐”,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得可期、可触、可感,打通了民生工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佳居”,在老旧小区改造进程中,群众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充分彰显,越来越多的居民体会到了这一民生工程带来的幸福感,党群关系也随之变得更为融洽。
如今,走进改造后的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格局别具特色:淇滨区网通家属院小区有了像海绵一样会“呼吸”的道路,山城区红旗街街道朝阳南社区朝阳小区建设了气势恢宏的大理石大门,鹤山区中山北路街道西二巷社区增设了日间照料中心……小区绿化养护有人管、治安管理有保障,昔日的老旧小区实现了“逆生长”,面貌更新、功能更全、管理更优,群众曾经的美好期盼成为现实。
在民生工程推进中,我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将老旧小区改造与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城市创建等工作相结合,不断推动城市管理“面子”“里子”双提升。我市不断总结提升完善,以绣花功夫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魅力凸显的整治路径,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管理机制建设,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提升了市容市貌,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为了让市民从任何一个小区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享受到各类便民服务,实现“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目标,两年来我市全力推进“一刻钟生活圈”建设,建成113个生活圈社区、覆盖率达到93%,年底可达100%,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如今,走在鹤城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胡同老街焕发出勃勃生机,变身为大家交口称赞的精品街巷、打卡胜地;一个个游园公园绿植遍布、功能齐全,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休闲娱乐带来的幸福与安康……
以“少”为根,浇一城文明之花,浇一城德育之花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实施价值观引领,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实效、有特色。实施“24字人知人晓工程”,在全市未成年人中进行视觉感染、听觉宣传,做到时刻浸润;开发多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评选出一大批精品课例。
实施德育引领,开展“学习时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讲党课活动,机关干部讲思政课160余场次,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140余场次,党员干部和教师讲微党课1000余场次。
实施典型引领,全市新建乡村“复兴少年宫”63所,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快乐成长”——乡村学校少年宫文艺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行动。全市创成省级以上文明校园18所,位居全省前列。2018年以来,在省级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中我市学生年年榜上有名,56名学生获评市级“新时代好少年”。
持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寻访红色足迹”主题研学系列活动和“阳光健康、童心向党”主题运动会,成立“党史少年说”红领巾宣讲团,开发“红色经典”“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三大主题10条精品研学线路,拓展实践课程32种,组织1万余名学生开展活动58期,通过生动鲜活的情景模拟、情感体验、现实体会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不断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文明之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