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浓浓传统文化韵味喜迎元宵节
2023-02-02 09:32 来源: 许昌文明网
猜灯谜、吃元宵、观景赏月……对许昌人来说,过了元宵节,“年”才算过完。
许昌市曹丞相府景区举办灯展及灯光秀。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而“正月”又称“元月”,“夜”又称“宵”,因此农历正月十五即被唤作“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既是新年庆祝活动的一个高潮,又寓意着新年已经度过,生活开始恢复正常。 天上团圆,地上团圆。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在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里,留下了众多令人神往的记载。“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著名词作中,他透过花千树、星如雨,混迹在潮水一般的赏灯人群中,感受到元宵节的锦绣繁华。满城灯火,众人狂欢,蓦然回首,不期而遇,何其浪漫。元宵节以热烈喜庆的民俗意蕴和团圆浪漫的文化内涵,成为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
建安区举办风华建安系列文化活动,传统民俗表演精彩纷呈。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道教文化中,这一日是上元天官的生日,传说他会下到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所以又名“天官赐福”。汉武帝也会在这一天,在甘泉宫举办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起源。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将元宵节定为民间节日之一。到了隋朝,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已非常热闹,而且通宵达旦。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更是灿烂多彩,从繁华的城市以至偏僻的乡镇,处处都张灯结,火树银花。唐《两京新记》记载:“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当时,元宵节突破了长安宵禁的限制,使得民众社会娱乐空间和时间大大拓展。在唐朝,不仅平常深锁宫闱的宫女们可以参加元宵节的盛装游乐,长安郊县的少女少妇们,也可以在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到了宋朝,元宵佳节更加深入人心。北宋欧阳修的词《生查子·元夕》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朝中期还出现了专门的灯市,灯市从正月十五持续到正月十九,灯品琳琅满目。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南宋开始蔚为成风。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灯谜是把谜面写在纸条上,有的直接写在灯笼上,然后由猜谜人进行竞猜,既能益智,又能娱乐,为元宵节增加了不少节日气氛。
历经2000余年的延续与发展,元宵节成为中国民间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代表着人民对于阖家欢乐、幸福生活的企盼。在现代,人们依旧传承着很多习俗,在欢天喜地的氛围中庆元宵。今年,许昌市众多文化活动自春节延续至元宵,全市文旅系统开展赏花灯、品美食、看民俗、观非遗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庆元宵佳节。
春节、元宵节期间,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持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遗戏曲进景区演出活动、经典戏曲展播活动、舞台艺术送基层惠民演出活动等。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还将陆续在建安区、襄城县、鄢陵县等的10个乡镇进行文化惠民演出,彰显许昌戏曲独特魅力,用80多场演出让老百姓过足戏瘾。
元宵节期间,许昌市文广旅局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许昌百家非遗闹新春,热热闹闹过大年”活动,在全市城乡广场、游园、景区、文化场馆等文旅场所持续上演许昌坠子、铜器舞、狮舞龙舞、石固肘搁、许昌筹音乐、皮影戏、葫芦烙画、传统制香、许昌糖画等非遗项目展演;许昌市博物馆推出的“年的味道”新春系列活动继续开展新春吉祥——上元花灯展暨少儿汉服秀逛花灯活动、新春吉祥——上元花灯展及智猜灯谜活动等,热闹过元宵;许昌市图书馆、许昌塔文化博物馆都将举办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市群艺馆举办“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许昌市第三十六届新春笔会、“我们的节日——元宵”元宵喜乐会、灞陵桥景区非遗展等元宵节活动;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在元宵节期间持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经典戏曲展播活动。 此外,灞陵桥文物管理处新春大庙会、春秋楼文管处关宅祈福·免费游园活动、曹丞相府景区曹魏民俗大庙会暨第七届曹丞相府新春灯会等精彩活动均在元宵节期间持续上演灯光秀、打铁花、民俗展演等节目。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欢天喜地闹元宵,承载着人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望。立足传统文化、讲述许昌故事,许昌市全市人民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营造属于中国人的元宵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