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乡里中心”汇聚振兴动能

2023-07-04 09:08 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探讨任何区域类型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毋庸置疑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实现路径。在城乡互融加速且深刻变革的当下,乡村治理之路如何走,才能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能,显得尤为关键。

  洛阳市以乡村居民和返乡、入乡人员为服务对象,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创新打造集政务服务、教育培训、养老托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便民商务、产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圈——乡里中心。

  “洛阳那么大,周末去庙洼。”近年来,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的名片愈发闪亮。走进庙洼,山道在漫山遍野的果林中蜿蜒,细雨洗刷后山光照槛、云树满窗,一栋栋苹果特色民宿坐落其中,景色美不胜收。在乡里中心的洛宁面塑非遗艺术馆内,面塑手艺人冯秀娟正在精心雕塑手中的面团,引来游人驻足观看。

  正是这山、这绿、这趣,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将庙洼村从一个“躲”在豫西山区里的小村落,变成山野田园相映成趣、果林民宿错落有致的生态村,朝着村美业兴民富的目标奋楫前行。

  庙洼村的振兴,只是河洛乡村变革的缩影。对于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考题,洛阳市缘何独辟蹊径从乡村治理着墨落笔,乡里中心如何成为洛阳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抓手?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深入洛阳城乡探寻答案。

  资源共享,落实服务圆民愿

  在宜阳县锦屏镇后庄村,乡里中心传来阵阵铿锵悠扬的戏曲声,3位村民拿着话筒,正在器乐室里专注地练唱豫剧。“我们平常没事儿就会来这里学唱戏,晚上去对面教室里练瑜伽学跳舞,定期还有比赛,这边场地设备都有,比以前方便多了!”茹素琴神采奕奕地说。

  2022年以来,洛阳市委结合“五星”党支部创建,分类分批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实施“7+N”方案(“7”指7个基本服务设施、“N”指功能不断拓展提升),由党群服务中心向乡里中心全面迭代升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党群服务中心到乡里中心,出发点是什么,落脚点又在哪里?

  “乡里中心既顺应了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的时代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举措。”洛阳市副市长韩治群表示,洛阳通过建设融合“党务、村务、便民、产业、乡风”等功能和场景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乡里中心,使其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活民力民智、淳化乡风民俗、构建和美乡村的重要载体。

  2023年初,洛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文件、指明方向,但却没有划下框框,留足了多元功能创新的空间。各区县随即因地制宜,融通创新,出台更具体、更务实的政策建设乡里中心。

  作为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洛阳千百年来形成了重感情、重情义、重亲情的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但“人情消费”也给不少群众带来了负担。如何倡树文明乡风,打造充满人情味、烟火气但无负担的乡里中心呢?

  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的废旧教堂摇身一变,成为全乡第一个乡村大食堂。为了“人情减负”,村里的红白事“一场事、一碗端”,几乎所有的婚丧嫁娶都由红白理事会在乡村大食堂统一操办,乡亲们一起吃大锅菜,简单又热闹,省钱又有面儿。

  如今,通过乡里中心大食堂的相聚交心,久违的亲情、乡情、乡风、乡愁,再一次回归乡村。

  “乡村能否振兴,不仅要看产业有没有发展、生活富不富裕,还要看农民的精气神旺不旺、村里的人心齐不齐、乡村的风气好不好。”洛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红艺表示,和美乡村,宜居宜业,乡里中心“塑形”当先,“铸魂”为要。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部分村庄“空心化”趋势明显,这既给农村养老带来较大压力,也造成大量房屋闲置。中高村转化思路“变闲为宝”,将老院子改为助老服务站,为60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爱心餐饮服务,服务站纳入乡里中心的重要功能区统一管理。

  “自己交100元,村里补贴100元,这里随便吃,吃得可好,吃完饭还能打打牌下下棋!”78岁的李群山刚拄着拐杖溜达回来,谈起现在的生活,声音显得格外洪亮。标准化卫生室建在对面,身高、体重、血糖、血压,老人们有需要就能随时去查。

  “乡里中心建设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推动建设,以‘小切口’正村风、带家风、美乡风。”洛阳市政协副主席、洛宁县委书记王淑霞表示,奉献一份爱心则点燃一份希望,乡村助老志愿服务有力增强了村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空间集中、功能集聚是纲,乡里中心建设的核心在于纲举目张、因地制宜,瞄准农民群众对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作为革命烈士李翔梧的故乡,中高村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将红色教育基地纳入乡里中心,村“两委”办公集中上楼,将一楼建成李翔梧革命事迹展览馆,乡里中心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从革命展览馆到电商物流点,从便民超市到卫生室、照相馆……如今的中高村乡里中心,早已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CBD”,成为群众愿来想来的服务中心、文化中心、活动中心、交流中心。

  相较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往往是乡村的最大短板。乡里中心要在以往基础上升级换代,需要进行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升级,才能确保补齐短板、强化弱项。

  后庄村在棚户区改造后整体搬进安置小区,建起了面积2400平方米、功能完备的乡里中心。为尽可能提升公共服务职能,乡里中心将更多的空间留给调解室、书法室、舞蹈室、家风家训馆等功能区域,而村“两委”办公用房面积占比由46%降至14.5%。

  “办公最小化”并非简单做减法,背后体现的则是“服务最大化”理念。为最大限度扩展公共服务功能,后庄村乡里中心将开放式办事区设在大厅中央,打掉横亘在群众和社区工作人员之间的柜台,配备“肩并肩”受理工位,审批服务人员从“柜台内”走到“柜台外”,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让群众看着办、坐着办、商量着办。

  从政务为主的党群服务中心到“全天候、一站式”综合服务场所,洛阳乡里中心建设不搞花架子、拒绝造噱头,坚持从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朴素价值出发,大门常开、服务常办、活动常有,让群众能来、愿来、常来。

  多元共治,发展产业惠民生

  立夏前后,果农忙时。

  作为豫西苹果核心产区,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全村315户,220户种植苹果。苹果产业是庙洼村建设乡里中心的“N”,洛宁的乡里中心也是产业的聚集中心。

  庙洼村的老办公楼向乡里中心全面转型升级时,着重配建上戈苹果网络营销中心。乡里中心定期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果农们熟练用起智能手机和直播设备,村干部也成了直播间里的常客。2022年11月,庙洼村苹果网络销量达到11万斤,一辆辆快递货车绕着山路开往全国,新模式让上戈苹果火速“出圈”。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苹果产业,庙洼村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统筹兼顾村集体、投资方、运营方等多方需求,发展苹果采摘基地和苹果特色民宿,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特色产业催生乡村旅游,域外客流倒逼庙洼村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对庙洼村而言,乡里中心对内是便民服务中心,对外是游客服务中心;既是本地群众休闲、办事、活动的场所,也是接待外来游客、展示乡村风貌的场景空间。

  集特色化与标准化于一体的乡里中心,既有效补强了村级党群阵地功能,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规模,展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新风貌。

  多方主体参与,多元功能集聚,造就独具乡村特色、服务乡里乡亲、展现乡村风貌的乡里中心。赵红艺表示,乡里中心顺民意、聚民力、利民生、暖民心,凸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让农村变得更有奔头。

  从实践看,洛阳乡里中心之所以能“一子落而满盘活”,不仅是多项功能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通过在空间层面和功能层面的聚合,进而生发出强劲的“化学反应”。

  香鹿山镇坐落于宜阳县城区北侧,因背靠香鹿山而得名。从规模看,东韩村乡里中心并不出众,正因为此,其二楼专门为乡贤设置的“聚贤堂”就更显隆重。

  在东韩村谋求产业振兴的道路上,乡贤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康养民宿、辣椒种植园、果蔬保鲜库、房车露营基地……“聚贤堂”屋内展板上,展示着村集体策划的特色项目。村里主动谋划,乡贤积极领办,乡里中心既成为东韩村“走出去”的窗口,也成为乡贤返乡的第一站,实现了东韩村与返乡乡贤的“双向奔赴”。

  “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做优服务,乡贤能人都是我们乡里中心的主力军。”香鹿山镇党委副书记闫义强表示。以乡情牵引乡贤,以项目吸引乡贤,以服务感动乡贤,东韩村乡贤返乡创业的热潮,已汇聚成发展乡村产业的强劲力量。

  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群众满意才是目的。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海卿表示,从党群服务中心迈向乡里中心,符合乡村未来发展趋势,是把握规律主动担当的顺势而为,宜阳县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路子。

  志愿互助,凝聚乡情聚民心

  不同于以往的熟人村庄,整体搬迁后的后庄村开始从传统的血缘、亲缘性村落,逐步向地缘、业缘型新型农村社区转进。作为横跨城乡的新型基层社区,乡村治理呈现动态化、多元化等多种特征,使得治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后庄村乡里中心内,几本志愿者服务台账整齐摆放在登记台上。“李晓亮,修水龙头2个小时;徐四京,换灯泡1个小时……”从应急救援到科普宣传,再到清洁家园,服务台账上清晰记录着乡里中心每一位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和时长。

  为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到服务队伍中,后庄村乡里中心设置了爱心储蓄超市。每2小时志愿服务可以兑换1个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牙刷、香皂、抽纸、洗发水等实用的生活用品。

  东家短,西家长,温暖团结是家乡。为了进一步实现乡邻互助服务,增进集体感情,乡里中心还设置了服务性公益岗位,鼓励老百姓发挥一技之长,为乡里乡亲服务。以前的“办公地”变成了老百姓的“自家地”,乡里乡亲自然变得更加相爱相亲。

  韩葵哲是一位聋哑人,也是后庄村乡里中心服务性公益岗位的一员。乡里中心建成以来,有着一手“头顶功夫”的他就驻守在了爱心理发室。虽无言语,情谊万分,这个沉默又忙碌的身影,用行动诠释着“邻里守望、心心相映”的朴素价值。

  在洛河北岸的东韩村,乡贤人才不仅助力产业发展,更是亲力亲为投入到了乡里中心的服务工作当中,作为“甘小棠”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活跃在乡里中心的各个角落。

  “我是‘警察’、我是‘医生’……”走进东韩村乡里中心,青橙园里的孩子们笑声此起彼伏。今年62岁的高陆祥自学校退休后回到家乡,成为东韩村的志愿者老师。在他的带领下,托幼中心建立了“梦工坊”,在游戏中发掘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启发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写下心愿卡从小立志。

  志愿者服务队根据“心愿卡”合理安排计划,每季度举行一次“圆梦”活动,让梦想照进现实。托幼中心由过去的陈列式管理向沉浸式体验转变,也成为孩子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乡里中心持续去行政化、去办公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范围。”韩治群表示,为农民而建、让农民幸福,已成为乡里中心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乡里中心,正在重塑洛阳乡村的模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