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进村!洛阳累计建成2003个乡里中心

2024-01-22 10:20 来源: 洛报融媒·洛阳网

宜阳县张坞镇龙过川乡里中心

  近日,记者驱车万安山旅游环线,在洛阳市伊滨区李村镇魏村社区乡里中心小憩,旧鸡舍改造的咖啡馆,边角地整理的共享菜园,清洁敞亮的乡村大食堂,让乡村韵味、时尚格调相得益彰。

  “这里既能满足乡亲们养老、托幼、文体等服务需求,也可兼顾游客休闲体验功能,整体通过公建民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市场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魏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魏官鹏说。

  在嵩县,毗邻豫西黄牛交易市场的闫庄镇店上村是十里八乡的养牛大村。村里依托乡里中心,升级服务功能,设置产业发展中心和金融服务站,让养殖户足不出村就能接受培训、办理贷款;在宜阳,张坞镇竹溪村改造原有的废旧小学,建成集“一站式”办公、托幼服务、商超物流、农产品展示、电商直播和党员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六合一便民服务站”,人气十足……

  “乡亲们需要什么服务,乡里中心就植入什么功能。”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红艺说。去年以来,我市把乡里中心建设纳入乡村振兴“4+2”重点工作,以在乡、返乡、入乡人员为服务对象,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进村,打造乡村“一站式”生活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市2003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建成了乡里中心,占比超过70%。

  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功能融合,是乡里中心建设的一大亮点。

  在实践中,各地遵从“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原则,腾退村干部的办公室改成服务群众的功能室,拆掉围墙把村部院子改成群众运动场,盘活闲置校舍、厂房改造成服务群众、发展产业的空间,有效实现了功能融合。在孟津,当地累计腾退村干部办公用房1024间,增设服务功能室,群众拍手称赞。

  乡里中心功能设置多元、服务内容多样,如果没有可持续的运营机制作保障,难免会出现“政府一抓,一哄而上;政府一放,回归原样”的现象。

  对此,基层纷纷探索“合作共建”“公建民营”“场所换服务”“集体+乡贤”等运营模式,在不加重村集体负担的情况下,实现乡里中心良性运转。比如,洛宁县下峪镇碓臼峪村引入乡贤把旧村部、旧厂房建设成乡里中心、精品民宿,既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又能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乡里中心为乡亲而建。乡亲们是否愿来想来,是衡量乡里中心功能发挥的标尺。

  当下,以乡里中心为阵地,各地普遍建立自治、自乐、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积分兑换、群众性创建机制,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汝阳县内埠镇双泉村,“助老小灶”最受欢迎。每天中午,老人们都会卡着饭点接踵而至,而在厨房里操刀的则是全村评选的“好媳妇”“好婆婆”。大家排好了班,轮番下厨,都铆足了劲让老人们吃得舒服。而在新安县,当地宣传部门选派30名“文艺村长”,把乡村文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乡里中心把行政化的村委大院变成服务型的便民场所,把老百姓的‘心愿清单’变成‘幸福答卷’,在服务群众中温暖了民心、赢得了民心。”赵红艺说。今年,我市将持续坚持问需于民,着力实现乡里中心全覆盖,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着力形成乡村振兴“众人划桨开大船”的生动局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