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在“土味”文化里焕发新时代活力
2024-05-24 11:32 来源: 信阳文明网
五月初夏时节,微风拂过透着清凉。在固始县陈淋子镇孙滩村“三土”艺术团排练大厅内,团长彭元华正在逐一细致地整理查看排练道具,等到团员们聚齐后,排练正式开始。不大一会,厅内曲声悠扬、舞蹈蹁跹。
“三土”艺术团编排的节目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用“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看农民”独具一格的表演模式,融入诸多非遗元素,自编自演小品、快板和舞蹈等一批批艺术作品。
(河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在孙滩村采风研学花挑舞)
彭元华是孙滩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也是花挑舞项目的传承人。据他介绍,孙滩村一直有传唱咳子戏、表演花挑舞的传统。早在20世纪50年代,村里就组建有传统戏曲宣传队。在他孩童时代,村里的能人艺人们农作之余相约一起边唱边舞,在锣鼓乐器的伴奏下,舞姿时而热情奔放,时而轻盈舒展。特别是每逢正月庙会时,全村男女老少更是能将演出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现场锣鼓喧天,掌声雷动,好不热闹。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这种热闹景象渐渐消失,成为当地老百姓尘封的记忆。
90年代末,彭元华进入了孙滩村两委班子。有一天,村部来了一对争吵不休的夫妻。原来,妻子农闲无事常沉迷于桌牌引发夫妻矛盾。了解情况后,彭元华对妻子进行了劝说。但是妻子却反问道:彭书记,你说咱们农村妇女农活做完了,孩子也都大了,在家没有事情可做,不玩点小牌还能干啥?听到这话,彭元华思索了良久,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为了帮助在家的妇女们农闲时有事可做,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青年人中焕发生机和活力,他决定以咳子戏、花挑舞作为艺术核心,组建村里的文化队伍。
(为村民表演花挑舞)
2013年9月,在陈淋子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满“土音”“土调”“土味”的孙滩村“三土”艺术团正式成立,广泛流传于江淮流域达400余年历史的花挑舞、划旱船、唱小戏等表演艺术被重新捡拾起来,并通过自编自创新曲目、创新融合新的表现形式等方式,赋予了花挑舞新的时代内涵,“炫”出了原汁原味的农民风采,“唱”出了发自百姓的肺腑之音,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彩亮相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暨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艺术节晚会)
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努力,团员们的演艺水平越来越高,“三土”艺术团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亮。濒临失传的固始县非遗花挑舞,经过编排和长期练习,先后在“中韩文化交流晚会”“中泰华人春晚”的聚光灯下起舞。2020年,固始“花挑舞”作为河南省民间文艺唯一一支代表队亮相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2023年11月,花挑舞作为河南省参演代表队唯一入选节目参加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暨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艺术节。在第32届信阳茶文化节暨毛尖市集上,花挑舞每次精彩亮相都会吸引无数群众的流连驻足。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编排花挑舞、划旱船、咳子戏、民间小调广场舞等优秀本土剧目100多部,开展巡演300多场。”彭元华如数家珍,“十几年来,艺术团除了免费给村民演出,还致力于让花挑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多次出国展演。”
艺术团常年外出表演,在各大舞台崭露头角,实现了农民演员的自我价值。看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村民摒弃牌桌陋习,参与到艺术团的排演和演出中。现在,团员规模达到40余人,她们均是来自孙滩村及周边的农家妇女,都是“穿上行头能演戏,拿起锄头会种地”的农民,那个沉迷牌桌的妻子如今已是艺术团的台柱子。
(在固始县乡村振兴示范区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上表演)
现如今,“三土”艺术团还在继续结合当前时代的变化,及时编制与时俱进的节目,并结合村里每月的“饺子宴”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倡树文明新乡风。通过表演传统剧目,他们不仅将固始传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还带动了乡风文明、产业振兴。
乡村在演绎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土”艺术团编排的节目也在不断创新,11年里,“三土”人一如既往地用舞蹈讲述他们乡土中的幸福故事,并将带动更多人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