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美”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济源探索“三五”模式片区化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综述

2024-08-26 13:21 来源: 济源文明网

  蔬菜制种基地

  在这里,花石引领,跨村组团村村富;在这里,废厂盘活,摇身变成“打卡地”;在这里,农文旅融合,乡间走来“咖啡屋”;在这里,特色小镇,核桃树下话振兴……这些是济源大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绽放的美丽与魅力。

  大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华丽蝶变,只是济源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高度重视和美乡村建设,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片区引领、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施五个联动、调动五个资源、坚持五个程序”的“三五”和美乡村建设模式,初步形成了1个市级大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10个镇级乡村振兴示范带、N个组团的“1+10+N”连片提升机制,实现了以业兴村、以产富民、三产协同、四治融合的乡村发展格局。

  “五个联动”

  推动乡村片区融合发展

  暑气未尽,秋意徐来。走进大沟河乡村振兴片区,映入眼帘的不仅是碧波荡漾的绿水与层峦叠翠的青山,更有一种创新而独特的乡村发展模式熠熠生辉:“党建联合、规划联批、产业联兴、设施联建、乡风联治”的“五个联动”机制相辅相成、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实现了区域乡村产业、建设、治理的全面“联融共建”,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横跨2个镇、72个村的大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如今正按照《济源市大沟河片区特色村庄发展带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2035)》确定的蓝图稳步前行。规划委员会的高效运作,让土地、资金等资源得以高效整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核心示范带上,11个村庄各具特色,却又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悠然南山带·养心黄河谷”的美丽画卷。

  春可赏梅、夏可玩水、秋可采摘、冬可滑雪、夜可观光……承留镇花石村,作为这片热土的“领头雁”,不仅自身发展迅猛,更通过组建“花石组团党总支”,与栲栳、安腰等村紧紧相连,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每月固定几日,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全喜都会与周边栲栳、安腰等村的负责人共商发展大计。根据定期会商制度,大家聚集在一起,就跨村协作中的土地、人才等资源深度整合进行商讨,催生出一个个乡村振兴的“金点子”。

  片区内,一块块生机勃勃的农田和一个个产业园区诉说着“产业联兴”的故事。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兔舍内,工人们正忙碌地照料兔子。该公司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已带动周边30个村的4000余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而绿茵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制种基地,更是将科技的种子撒向了广阔的田野,带动全区279个村的1.2万余户农户走上致富路。

  驱车行驶在这里的“全国四好农村路”上,沿途村庄风貌让人眼前一亮。田园花石、印象承留、七彩毛岭、水韵清涧……串联成线的休闲旅游村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一切,都得益于“设施联建”的深入实施,让基础设施短板得到有效补齐,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小微权力“清单制”、道德“积分制”的推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激发了村民自治的活力。花石村的“幸福苑”里,老人们围坐一起,享受着免费的助餐服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班长”调解室、“板凳议事会”等创新形式,更是有效化解了邻里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

  从花石村到整个大沟河片区,再到济源的各个角落,“五个联动”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散了发展的迷雾,激发了乡村的无限潜能。

  “五个资源”

  激活乡村要素流动集聚

  如何激活乡村潜能,让沉睡的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济源蹚出了一条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源、挖掘资源、优化资源、植入资源”,推动片区内各方要素流动聚集,实现乡村面貌华丽蜕变的特色之路。

  随着《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推进休闲旅游村庄建设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交通等16个部门携手并进,共同投入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服务提升,整合资源、同步建设,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保护特色、提升品质,打造了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和美乡村。

  原废弃的531三线建设铁路工业遗址,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追捧的休闲娱乐胜地。工业风的建筑、创意十足的店铺,吸引着无数年轻面孔在此驻足、拍照留念,让这片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生动诠释了“盘活资源”的内涵。

  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是济源乡村振兴的另一大亮点。从“花石抬花轿”到“留庄花鼓”,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生。毛岭明清古街、火车博物馆等文化项目的落成,不仅保留了乡村记忆,更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五大精品民宿群的建成,更是将乡宿、乡游、乡食等元素完美融合,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田园生活体验。

  为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潜力,济源还特别组织了一支赴浙江学习考察团,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将“产村人文”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带回本地,不仅引入了集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水平团队,确保乡村建设既有设计感又具备可持续性,还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打造了乡村咖啡馆、骑行驿站、露营基地等新兴业态,丰富了济源乡村旅游内容。

  从资源整合到要素流动集聚,从文化传承到产业创新,“五个资源”正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济源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五个程序”

  打造和美乡村建设新标杆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济源严格遵循“先策划、再规划、再设计、后建设、重运营”的“五个程序”,全流程一体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内项目建设,一步步将梦想中的和美乡村变为现实。

  在思礼镇郑坪村,“南坪十八院”火爆出圈。“四合院”“上房院”“三坊一照壁”“四梁八柱”等建筑布局合理,构思巧妙,既保留了传统古村落原貌,又融入了现代美学元素。

  “这里的户外景观采用山间原石等材料,尽显自然之美,又不失野趣。院内的石径、凉亭、石桌、木栅栏,处处透着古朴的韵味。屋内的原木吊顶、土质墙面、手工木制门窗、复古摆件等,又将古朴典雅与现代美学充分融合。”2023年,济源正式聘用的首位乡村建设美学顾问——河南省民宿协会会长邱英平主导了“南坪十八院”的美学设计,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游玩、住宿。

  同年8月,示范区乡村建设行动专项小组办公室印发《济源示范区乡村建设美学顾问工作制度》,倡导各镇在乡村建设中积极主动聘请美学顾问,提出乡村建设示范镇、乡村建设示范村、休闲旅游村庄至少要有一名美学顾问,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过程中,对村庄整体风貌和具体建设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打造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陪伴式”规划团队的身影随处可见。中国乡建院的王磊、上海东大建筑设计院的王静等专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边施工、边提升、边完善”,共同商讨村庄整治提升方案。这种亲密无间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建设效率,更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随着建设完成,如何有效运营成为摆在面前的新课题。

  济源探索出了经营性项目“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因村制宜选择运营团队,让乡村运营更加高效、专业。大沟河村与承留村引入的太行文创公司,通过发展乡村咖啡馆、露营地等新业态,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清涧村聘请乡村CEO,薪酬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如今月月举办活动,集体经济增长显著;花石村建立了“集体领办+群众入股”和“集体入股+社会资本”等多种项目开发模式,不仅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是通过文化品牌输出声名远播……

  从精准策划到科学规划,从美学设计到陪伴建设,在运营前置的助力下,济源乡村的美丽嬗变接连上演。

  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走在如诗如画的济源大地,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一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实施五个联动、调动五个资源、坚持五个程序”已成为片区化推动济源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模式。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安东利表示,下一步,济源将继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坚持连片发展理念,努力打造西部山区“乡村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全省乡村建设工作贡献济源力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