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护航青少年“阳光成长”

2024-12-30 10:12 来源: 平顶山文明网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平顶山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家校合作、医校联动、多部门齐抓共管,推动关口前移、及早预警,着力打造“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构建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孩子们的心灵注入源源不断的阳光雨露。

  开拓:“阳光成长”塑品牌“你好,我是学府路小学的校宠小蜗牛,愿你的每一天都像彩虹般绚烂!”12月27日,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小学心理社团的成员身着蜗牛服饰,为学校师生送去温暖的拥抱与鼓励的话语。

  绿茵场上,该校五(4)班的53颗童心围成一个温馨的圆,沉浸在“发现优点”的心理健康课中。“她总是默默地整理班级的清洁角”“她的笑声很好听”“他会为我们耐心讲解每一道难题”……在班主任杨梦文的引领下,孩子们纷纷挖掘彼此的闪光点,相互表扬、鼓励。

  不仅如此,该校老师还匠心独运,带领学生制作能量瓶、绘制“心愿树”、捕捉生活“小确幸”,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自信与乐观。

  这些趣味横生的活动,是平顶山市打造“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的生动剪影。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响应各级教育大会的号召,平顶山市以“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品牌为引领,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创新中提质,在实干中增效。

  构建全面课程体系,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平顶山市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到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定制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分层次、递进式的教育内容。

  强化师资,是提升课程实效的重要保障。为了建强队伍,平顶山市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为每所中学和小学各培养2名至3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队伍。截至目前,该市中小学均配备了心理健康教师,开课率达80%。

  阵地建设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关键支撑。平顶山市深入调研1700多所中小学的心理辅导室,指导各校优化功能布局。同时,该市教育体育局拓宽线上渠道,打造“学在鹰城”平顶山智慧教育云平台,开设“阳光心理”栏目,通过名师课堂、网络教研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防患:关口前移早预警

  “在心理测试前,我感觉每天心情郁闷,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中度焦虑的症状。最近在大家的帮助下,这场情绪的‘风寒’总算要痊愈了。”12月10日,平顶山市二高的李诚(化名)在学校心理辅导室跟心理健康教师畅聊时感慨道。

  今年10月,该市二高对全校2124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统计结果,包括李诚在内的28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及时联系家长,配合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发展。

  心理健康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美好未来,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如何更好地识别并尽早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呢?

  为谋良策,该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省教育厅相关处室、河南大学携手,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调研。同时,该市教育体育局与北师大心理研究部门合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支撑。平顶山市二中、市二高、市四十一中等7所学校成为省教育厅心理健康监测试点。

  让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每年秋季,该市中小学及各级各类学校均会开展学生心理普测,通过规范性、综合性评估,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老师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现“一生一档”。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遵循“科学、保密”原则,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并进行定期跟踪与动态管理,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

  有据可依,施策更精准、更科学。在深入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平顶山市构建起市、县(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市级层面,他们依托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专业指导;县(市、区)级层面,建立危机处置机制和专家团队,结合学校共同进行危机干预;校级层面,成立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年级、班级、朋辈”四级预警网络,关注异常学生,及时提供心理帮扶,确保高危倾向学生得到及时识别与干预。

  “爱心、耐心、诚心、细心、虚心,这是对心理安全员的素质要求。”前段时间,该市四十二中心理健康老师苏春梨对全校20余名心理安全员进行培训,传授从心理层面助人的技巧,鼓励大家充分发挥朋辈作用,营造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

  协同:多方联动育心田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合力、久久为功。近年来,平顶山市多部门、多系统联动,携手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校牵手,扣好“第一粒扣子”。今年6月,该市开展了“阳光润心,家校协同育人”活动,全市家长和老师8万多人共同观看直播,有针对性地学习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该市持续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指导学校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推动形成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医校协同,提供专业人力和智力。该市教育体育局与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校医共建工作。

  同时,充分发挥心理诊治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效医疗支持,打造心理问题转介咨询的“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共同构筑危机干预协同响应机制,不断提升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专业化水平。

  多部门联动,共筑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呵护学生心理健康,除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系统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今年以来,平顶山团市委共组织开展线下团辅活动516场次,惠及青少年9074人次,免费提供心理健康咨询2757人次。该市鹰城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的援助热线去年接访2654人,化解危机31起,举办公益讲座培训632场。

  此外,该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在专业心理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流动课堂”“婚姻家庭大讲堂”“共青团青少年心理健康·彩虹课堂”“家庭教育大讲堂”及“阳光助考,12355与你同行”——中高考减压进校园等系列公益活动。

  青少年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拔节孕穗期。为让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平顶山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行动力,深耕立德树人的教育沃土,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更加科学、更加贴心的方式,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助力每一位青少年沐光而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