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姐弟复活古技艺,推动洛阳铲研学

2025-03-20 16:34 来源: 洛阳文明网

“孩子们,大家知道洛阳铲能用来做什么吗?”近日,在位于洛阳市瀍河区小李村社区的孙清娃探铲厂,一场以洛阳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正在进行,孩子们听得饶有兴致。四周的墙壁挂有洛阳铲实物及文图资料,置身其中,仿佛开启了一场洛阳铲文化之旅。

孙清娃探铲厂主要从事洛阳铲的改进、制作。作为洛阳铲锻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孙银莹、孙凯强姐弟俩正在用崭新的方式——研学,讲述洛阳铲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好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


此前,孙银莹、孙凯强就大胆尝试使用电炉提升锻造效率,改良多种洛阳铲,还开发了相关文创产品,后来又酝酿起开发研学课程的想法。

“近年来洛阳研学游不断升温,这为我们传承洛阳铲锻造技艺打开了新思路。”孙银莹表示,传承好这门非遗技艺,需要让更多人真正了解它,研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个原因是改变人们对洛阳铲的刻板印象。“提起洛阳铲,还有不少人仍会将它与盗墓联系起来。实际上,洛阳铲已被广泛应用于考古、石油勘探、建筑、电力、林业等领域。”孙银莹介绍,发展研学,能更好地向大家展现洛阳铲的故事。

也是为了破解传承难的问题。孙银莹介绍,一把洛阳铲制作不易,得经过20多道工序400次人工敲打方能完成,打造过程又脏又累,夏季还需忍受高温,因此不少人不愿从事该项工作。“研学能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洛阳铲,进而对它产生兴趣。我们对洛阳铲锻造技艺的热爱,正是基于儿时产生的兴趣。”孙银莹说。

去年4月,经过前期准备,两人开发的研学项目正式启动。

在当天的活动中,孩子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了解洛阳铲的发展历史、种类,到现场体验洛阳铲的锻造技艺、实际应用,系统认识了洛阳铲,收获满满。

“借助这样一把小小的铲子,我们就能知道地下十几米的土层情况,太神奇了!”研学活动结束,孩子们仍意犹未尽,赞叹不已。

截至目前,这里已累计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

“洛阳铲不仅是个物件儿,更是洛阳的文化符号。”孙银莹表示,“除了开发研学课程,我们还打算继续寻求合作,将洛阳铲的元素融入当前炙手可热的动漫、游戏等行业领域,让洛阳铲持续绽放新的光彩。”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