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知我意
2025-04-02 09:19 来源: 信阳文明网
“青春没有售价,腿从山上抖到山下。”数据显示,2024年,泰山累计接待游客806.3万人次,四姑娘山景区接待游客总数达到100万人次,鸡公山全年接待游客超105万人次,均突破历史新高。同时,《2024中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新趋势发展报告》显示,年轻群体(20-40岁)占游客总量的七成以上。
(黄柏山天池秀色 商城县委宣传部 供图)
火爆的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多“被世俗裹挟”的年轻人内心“远山知我意”的共鸣,前往山林释放压力、找寻生活的“答案”。那么,这项传统的运动究竟有何魔力?我们又能从登山中找到“何意”?
登山来自于人们生活、生产劳动的实践,整个人类的生活与山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往往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适合繁衍生息,长期与山为邻的人们通过上山砍柴、打猎采药等,获取各种生活和生产资料。山常常还被视为崇高、无畏、坚韧和不动摇的象征,如古人常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登山一直是人类对自然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在我国,登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帝王就有封禅泰山的追求,民间则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同时,登高也是古代文人必备的九大才能之一,古人谈“登高必赋”,许多文人墨客非常热爱登山旅行,于山林中感受“人在山中便为仙”的闲庭信步,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现代登山起源于1786年,法国医生巴卡罗与石匠巴尔玛,两个人不到30岁的年轻人,结伴第一次登上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次年,青年科学家德·索修尔率领的十九人登山队再度登上勃朗峰。从此,代表着挑战、超越和自由的登山运动诞生了。
(秀美鸡公山)
近些年,登山突然进入“高端局”,“五天登五岳”成为新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山野、登高望远,那么,年轻人是如何被这项曾经老一辈人钟情的运动所吸引的?
是“随性所至,山上处处是风光”。古人言:“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没有哪里的风景能比得上群山之美。云海、日出等场景具有天然吸引力,“上山打卡”成为年轻群体旅行新风尚。随着短视频的发展与催化,无数“自然景区”靠颜值逆袭,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登山vlog”相关话题播放量同比激增210%。“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登山也没有kpi,想停就停,哪里都是风景。在茂密的丛林中,伴着自己的呼吸声,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心灵感受自然,从群山的“怀抱”中找寻那份独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体验“行穿翠筱尽,忽见青山横”。
是“身体暴汗,健康常伴”。“如果没人疼,就去爬山吧,因为爬完全身疼。”这句看似玩笑的文案,其实反映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状态: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体检报告也越来越长,因长期缺少运动,身体已经“生锈”。特别是后疫情时期,人们愈发关注身体健康,2023年《中国户外运动消费报告》显示,76%受访者将“增强体质”列为首选运动动机。登山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虽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还会“爬完全身疼”,但每一次的挥汗如雨,都是对自己的塑造;每一次的挑战与超越,都会给我们一个愈发健康、充满活力的身体。
是“喜欢没有天花板的感觉”。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被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所包围,每天都是“抬头只见天花板”,甚至还要听着“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的大饼口号。“顶级牛马”的生活,让人们内心充斥着戾气、疲气和躁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逐渐成为许多人的心声。作为最能亲近大自然、天然没有天花板、且门槛极低的户外运动,登山成为了多数人远离日常、忘却喧嚣的首选。置身自然之中,微风拂面,大口吸氧,没有空间的束缚和琐事的纠缠,只有身体的自由和内心的满足。在世间,我们是连轴转的机器,一刻也不敢停;可在山顶,我们就是唯一的King,连悬崖峭壁都得回响我们的呐喊!
(金刚台猫耳峰 商城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远山知我意,带我到山巅。”登山的意义不只在于登顶,而是在“身在此山中”获得的成长与感悟。
出发永远比向往更有意义。生活中,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向往:向往山顶的风景,向往未知的未来,向往更好的自己。然而,向往只是开始,勇敢地迈出步伐才是真正的成长和改变。小编曾经无数次向往着川西高原的蓝天白云和雪山草原,但直到真的背起行囊,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才真正感受到了那份原始的震撼与感动。在山顶雪山上的赤狐,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在高山平原的山脚下飘扬的经幡,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与纯粹。出发,让我们在路途中感受美好、在未知中获得惊喜,也让我们的向往逐渐变成脚下的路。
半山腰总是最挤的,得去山顶看看。山,是大地的脊梁,是自然的雄伟象征。登山,是一场挑战自我、征服自然的征程,考验着人们的体力与意志。然而,半山腰却常常成为许多人的终点,他们或无法坚持、或满足于此、或随波逐流,放弃了继续攀登,也错失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景。林则徐有言:“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登山如人生,绝不可走到山腰,便止步不前,待我们走过曲折的羊肠小道,翻越雄伟的山脊,最终抵达一望无际的山顶,俯瞰脚下的群山与云海,会发现,所有的努力与奋斗都是值得的。
登山需要中途休息,生活也不能安排得太满。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生活仿佛变成了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每天都被闹钟吵醒,早高峰与晚高峰从未缺席,还有永远回不完的消息,各种欲望和压力填得满满当当。其实人生只是各种体验的叠加,不必要纠结过去、执着未来,也不一定要一直去做世俗认为有意义的事,我们可以放慢脚步,给自己适当“留白”,停下不是停滞不前,休息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积蓄能量、更好出发。只要我们放下执念,善待自我,活出自我,便不枉此生。
(震雷山俯瞰)
春暖花开,山花烂漫,我自去见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