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漯河有一群好“妈妈”
2024-12-23 10:00 来源: 河南日报
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妈妈团”成员正在织毛衣。
12月16日,寒风阵阵,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的一个房间内却暖意融融,12位“妈妈团”成员身穿红色志愿服,正在紧张地织毛衣、围巾和帽子。
社区主任靳会杰说,这是省妇联组织的“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公益活动。毛衣、围巾和帽子织好后,将通过快递发送到新疆哈密市,送到困难儿童家中。
“妈妈团”重拾针线活
今年70多岁的魏新梅,已经退休22年了。她说:“年轻时爱织毛衣,后来孩子们都大了,不愿意穿织的毛衣,也就不再织了。这几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又拾起了针线活。”
2016年,漓江路社区成立“妈妈团”,将社区退休在家的妇女组织起来做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白天照顾家庭有困难、行动不便的老人,同时调解邻里纠纷等小矛盾。从2018年开始,省市妇联部门组织为新疆儿童织毛衣,“妈妈团”的成员们纷纷重拾针线活,开始织毛衣、围巾和帽子。
魏新梅从2019年开始为新疆儿童织毛衣。她回忆说,当时想着天气寒冷,加班加点织,希望新疆儿童早日穿上织好的毛衣,曾经25天织了5件。因为连续加班加点织,手指头都被针捣烂了,但魏新梅没有停下来,而是贴上创可贴继续织。
今年冬天,魏新梅已经织好了8件毛衣。她在给新疆儿童的寄语中写道:祝孩子们幸福、健康、快乐成长。毛衣穿在你的身上,也温暖着我的心。
“我们累并快乐着。”62岁的詹秀花说,在织毛衣时,“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图案,她织的毛衣中,设计的图案主要是向日葵和爱心。她说:“织向日葵图案,是希望新疆的孩子们健康成长;织爱心图案,是希望孩子们从小培育爱心,长大奉献社会。”
既快乐又有价值
漓江路社区“妈妈团”目前共有成员88人,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她们把社区活动室当成了第二个家,经常一起参加各种爱心活动。
参与织毛衣的志愿者孟桂玲虽然已经68岁,但精神头很足。她说,丈夫去世后,自己没有和孩子一起生活,平时在家里闲着没有意思。参加社区义工活动后,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妈妈团’老人多,大家在一起可开心了。”孟桂玲说,一起做义工,一起拾起过去的老手艺,感觉日子过得很有意义。
给新疆儿童织毛衣的同时,“妈妈们”还给社区的高龄老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送去织好的毛衣、围巾,以及做好的鞋。在漯河市湘江路居住的刘胜利因残疾无法出门,志愿者给他送去了棉鞋和棉帽。家住漯河市双汇路的武秀枝,家庭贫困,志愿者给她和她的外孙女送去了棉帽和围巾。戴上红艳艳的围巾,老人的外孙女蹦蹦跳跳,特别高兴。
“广场舞跳不动了,坐在家里刷手机,看得两眼昏花,织毛衣做志愿服务,既快乐又有价值,何乐而不为呢?”魏新梅说。
毛衣牵起两地亲情
今年10月18日,“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2024年度恒爱行动河南(漯河)启动仪式在漯河市举行。省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组织漯河、濮阳两地市妇联,省妇联驻周口睢县驻村干部,省直机关妇工委共同实施“恒爱行动”,通过召开动员会、发布倡议书和招募令等方式,多渠道发动妇女干部、爱心妈妈、企业职工等各级、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将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发放的1000斤毛线编织成毛衣、围巾等爱心织物,发送到新疆哈密市、兵团十三师及本省留守困境儿童手中。
通过这一公益活动的开展,河南与新疆有效搭建了爱心互动、情谊联结的平台,为营造儿童友好、家庭友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收到毛衣的新疆儿童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感激之情。一个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说,在寒冷的冬季,毛衣就像一束阳光,温暖了身体和心灵,也让他更加坚信自己并不孤独。一个新疆哈密市的儿童收到漯河“妈妈团”织的毛衣时说,穿上一针一线织的毛衣,感受到了真情和关怀,一定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